“为乡为国举义旗,结盟跟党坚不移”——追忆台盟杰出领导人蔡子民

来源:团结报日期:2023-05-18 【字号      
  【编者按】当前,各民主党派正在开展“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团结文史访谈·多党合作历史启示录”系列报道对民主党派前辈予以回忆和怀念,通过传承发扬多党合作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继承民主党派老一辈领导人的政治信念,凝聚思想共识,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本期“团结文史访谈”让我们共同追忆台盟前辈蔡子民。
  蔡子民(1920年-2003年),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的杰出领导人,第六、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蔡子民一贯反对“台湾独立”,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坚决主张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人是中国人。他积极引导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始终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他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为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访谈嘉宾:蔡 宁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机关党委原专职副书记
  追求真理 一心向党
  记 者:请您介绍一下蔡子民先生早年的人生经历?
  蔡 宁:感谢团结报文史周刊的采访。今年是我的父亲蔡子民逝世20周年,我怀着深深的思念之情,对父亲的革命人生进行了梳理。
  蔡子民原名蔡庆荣,祖籍是福建泉州石狮古宅村,1920年6月5日出生于台湾彰化县二林镇一个传统的书香门第。1933年,蔡子民从二林公学校毕业后,考上了林献堂创办的台中一中。读到三年级时,他对日本帝国主义大力推行的“皇民化运动”心生反感,但在中日战争的背景下,台湾青年除了到日本求学外,没有其他更好的出路,而且当时在日本本土反而比作为殖民地的台湾更自由些,于是便东渡日本东京求学。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年底侵占南京,东京街上到处举行庆祝胜利的游行。蔡子民感到莫大的耻辱,决心“政治报国”,从事爱国救亡的事业。
  1939年,蔡子民不顾父亲要他学医的期望,考上了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学系。在学校台籍教授郭明昆的启蒙下,蔡子民自学汉语,并在课外钻研中国历史和中国哲学。他还研读了一些马克思主义著作,对毛泽东产生了崇敬之情。毕业后,蔡子民担任东京《华侨日报》总编辑。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台湾回归祖国怀抱。1946年5月,蔡子民怀着报效国家、建设家乡的心情,放弃了在东京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到台湾。在台湾茶叶同业公会会长王添灯的资助下,蔡子民等人于8月创办了《自由报》,王添灯任社长,蔡子民任总编辑。先后加入《自由报》的同仁还有王白渊、蒋时钦、詹世平、周传技、苏新、潘钦信等,他们时常聚集在王添灯家中讨论台湾的政治经济形势,并将一些意见写成评论或报道,抨击国民党腐败统治,反映台湾人民生活疾苦,为人民争取民主权利。《自由报》发行了15期,深得读者好评,常有进步人士、青年学生到报社访问、交流。
  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不到一年,贪污腐败、军纪败坏,民众怨声载道。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专卖局缉私警察打伤女烟贩、打死一名群众,激起了台湾人民的愤怒。2月28日清晨,蔡子民在延平路遇到抗议专卖局警察暴行的游行队伍,当即加入游行,一起去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请愿。路上遭遇机枪扫射,蔡子民死里逃生回到报社。下午,台北市开始罢工,蔡子民又参加了群众队伍。游行的群众捣毁国民党专卖局下属的专卖公司,包围广播电台,一些群众冲进电台号召全省同胞联合起来打倒贪官污吏。当天,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宣布戒严,派军宪警全市巡逻,民众纷纷夺取武器抵抗国民党军宪警,爆发了“二二八”起义。
  起义发生后,“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处委会”)成为台北地区民众与国民党政权进行政治斗争的中心,王添灯担任“处委会”宣传组组长。蔡子民积极投身到如火如荼的人民斗争中,与《自由报》同仁天天聚集在王添灯家,出谋划策,收集情报,整理和草拟提案、广播稿,参与了《二二八事件处理大纲》的起草工作。1947年3月6日,在报社办公室,蔡子民等人综合起义群众意见,共同起草了《二二八事件处理大纲》32条,比较集中地表达了起义者要求政治民主、地方自治、反对内战的政治诉求。3月7日,“处委会”开会通过了《二二八事件处理大纲》32条。会后,王添灯等前往长官公署向陈仪提交《二二八事件处理大纲》时,陈仪拒绝接受。8日下午,国民党援兵由基隆、高雄登陆,开始镇压起义。晚上,蔡子民、萧友三赶到王添灯家,劝王添灯暂时躲避。王添灯坚信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正义的,他说:“我敢作敢当,不应回避,让国民党看看台湾人是有骨气的。你们年轻,还应有所作为,要避开。”然而,不幸发生了,12日,国民党宪兵队逮捕了王添灯,查封了《自由报》。王添灯宁死不屈,壮烈牺牲。
  “二二八”起义失败后,蔡子民辗转台湾多处。1947年4月底,蔡子民从基隆搭船来到上海,投奔李伟光医师。李伟光曾领导过台湾二林蔗农斗争,后到上海行医并参加革命,台湾光复后被选为上海台湾同乡会会长,以“伟光医院”为掩护,是中共台湾地下党在上海的联络站。在蔡子民的周围,还有谢雪堂、卢秋涛、吴克泰、林昆等一批进步人士和台湾学生。蔡子民与他们每月一两次聚集在伟光医院或谢雪堂家,议论时局和台湾问题,他们编写了秘密刊物《前进》4期,油印并设法送到台湾,介绍大陆革命形势。蔡子民认为台湾问题不能只就台湾论台湾,而应该放宽视野,从全国、从大局来思考问题。
  与蔡子民同住在伟光医院的卢秋涛,经常向蔡子民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那里生机勃勃。蔡子民看到了祖国的希望所在,流露出寻找共产党的意愿。1947年8月下旬,吴克泰回到台湾,李伟光让蔡子民接手吴克泰的工作,担任上海台湾同乡会总干事,负责遣送、救济台湾难民。不久后,中共台湾地下党联络员林昆找蔡子民谈加入党组织的问题。1947年12月9日,蔡子民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新的革命生涯。
  上海同乡会与在香港的谢雪红、杨克煌、苏新也保持着联系。1947年10月,谢雪红等来信说要成立台湾人的政治团体,李伟光、蔡子民等积极赞同,并提出了对名称、方案的建议。11月12日,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香港成立,出版的刊物《台湾丛刊》,也常常寄往上海。1948年,中共中央在“五一”劳动节口号中提出“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台盟立即响应,开展新政协运动。蔡子民在国统区的上海听到台湾人的公开响应,倍感高兴。1949年7月,他加入了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蔡子民在上海广场参加了庆祝大会,从广播里听到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他深感振奋,为自己选择了革命的人生道路而自豪。
  为祖国和平统一而不懈奋斗
  记 者:在新中国成立和建设过程中,蔡子民先生在新闻、文化和外交战线上工作多年,他为两岸交流和祖国统一作了哪些贡献?
  蔡 宁: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8月,蔡子民被调到华东,开始了十年对台广播生涯。当时,对台广播的任务是通过电台向台湾各阶层介绍中国共产党对台方针政策、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生活情况,以利于实现祖国统一。为此,蔡子民和同事们特别组织了闽南话文艺节目,请在大陆的台胞到电台演唱台湾的民歌、歌仔戏、客家山歌、高山族歌曲等,以增强岛内听众对大陆的认同感、亲切感。李伟光之女李玲虹担任对台广播播音员,在共同的志向和追求中,蔡子民与李玲虹结为终身伴侣。他们夫妻二人一个编写闽南语稿件,一个用闽南话对台播音,热情介绍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建设成就,传播来自祖国的声音。
  1954年8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播部成立,蔡子民被调往北京。蔡子民先后在研究组、新闻组担任组长,负责为对台广播编发新闻稿。蔡子民全身心投入工作,每天起早贪黑,甚至连周末也顾不上休息。为了提高对台广播的实效和影响,蔡子民着手进行台情调研,仔细研究从香港邮寄来的台湾报纸,并成立收听小组,深入了解台湾广播节目的内容和形式。
  1960年,蔡子民被调到中央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日本科,投身于中日文化友好工作中。在外事工作岗位上,蔡子民仍悉心研究台湾历史,关心台湾问题。“文化大革命”中,蔡子民被下放到江西农村劳动。1973年2月,周恩来总理明确指示“台湾干部应该出来工作”,并亲自过问落实情况。蔡子民得以恢复工作,1974年被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台湾团代表,后来当选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
  1981年,蔡子民任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文化参赞。当时,台湾与大陆仍处于隔离状态,蔡子民利用自己在日本担任文化参赞的有利条件,做了大量推动海峡两岸交流的工作。他在日本结交了很多来自岛内或定居日本的台湾同胞,东京台湾省民会的同胞大多是他的老朋友,蔡子民常参加他们的聚会,倾听他们为祖国统一大业的建言,帮助一些台湾同胞办理到大陆探亲、旅游、经商的手续,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他们的意见建议。1985年,蔡子民回国。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时,日本友好人士出版了《中日友好架桥百人集》,蔡子民名列其中。
  为爱国统一战线而努力工作
  记 者:1985年,蔡子民到台盟总部工作后,在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等职能方面,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作了哪些贡献?
  蔡 宁:蔡子民从担任台盟中央主要领导职务到卸任台盟中央主席,经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在新时期的发展、完善并逐步走向规范的历史进程,经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的过程。
  1985年,蔡子民转到台盟总部工作,担任宣传部部长。1987年当选台盟第四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翌年当选主席团执行主席,1992年当选台盟第五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为搞好政治交接,做好新老交替工作,1997年,蔡子民主动退居二线,并担任第六届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名誉主席。
  从1989年6月到1997年底,蔡子民参加的中共中央与党外人士的座谈、议政、协商、谈心达105次,平均每月一次。议政内容包括国家大政方针、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建设的重要部署以及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重大问题。蔡子民几乎每次都谈到对台工作,分析台湾形势、台湾人民思想状况等。例如,1996年2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征求《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意见时,蔡子民就台湾问题补充了两个内容:强调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外国势力不得干涉;强调“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促进祖国统一。这两条内容被当场采纳并补进报告中。
  蔡子民还担任了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他认真参与各种法律法规的审议和制定,并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上,就台湾和台胞问题发表意见。他参与提出的“关于设立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的建议得到采纳,国务院于1988年成立了该机构。
  蔡子民十分关注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主张开展两岸交流,引进台资,促进海峡两岸“三通”。他爱护生活在祖国大陆的台湾省籍同胞,关心年青一代台胞的成长,多次提出加强台湾省籍干部的培养工作。在对台宣传中,他主张加大“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力度,利用台盟成员与岛内外台胞有着广泛联系的优势,积极与台湾各界人士接触,研究台湾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心态,多做联谊工作,促使他们更了解大陆。
  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始终是台盟高举的两面旗帜。在台盟成立50周年之际,蔡子民亲自组织撰写盟史并认真修改润色,出版了《台盟史略》。蔡子民说:总结台盟50年的发展历史,最重要的是搞清政治方向、政治立场问题。“二二八”起义失败后,台湾同胞都在考虑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台盟是194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立的。此后各个时期,台盟一步步走来并经受住了考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台盟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总结历史经验,台盟同其他民主党派一样,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作为参政党,台盟要积极参与政治协商,担负起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光荣职责,发挥台盟优势,切实维护台胞的根本利益。
  采访手记
  在访谈中,蔡宁介绍,蔡子民离开台湾半个多世纪,其最大的遗憾就是一直未能回到台湾看望父老乡亲。2002年底,蔡子民肝癌晚期,他满怀深情地写下了一生中最后一首诗《望玉山》:“为乡为国举义旗,结盟跟党坚不移。岿丽玉山霄云盘,盛世浪静登有期。”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欣慰之情和对祖国统一前景的美好憧憬。
  2003年4月11日,蔡子民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记者 鲍家树 秦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