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首页 > 专题 > 2025年全国两会专题 > 代表、委员风采

中评社两会专访:蔡睿委员谈深化两岸交流融合

日期:2025-03-04 10:31    来源:中评社
字号:   默认      超大
分享:


中评社北京2月26日电(记者 海涵)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科技厅厅长、台盟辽宁省委会主委蔡睿在两会前夕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就两岸科技领域交流、两岸青年融合发展、履职中的两岸故事、对新一年两岸关系期待等议题分享观点。

蔡睿长期深耕在科技领域,谈及两岸应如何更好推进科技交流与合作,他表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DeepSeek引爆了人工智能大模型行业,DeepSeek的技术路线将持续降低AI模型的成本,AI应用门槛有望降低,加速大模型在各行各业落地应用,从而推动总体算力资源消耗量增长,云服务厂商规模效应进一步增强,最终吸引更多企业上云。在此链条中,大陆云服务厂商将成为放大降本效应的推动者,最终形成“AI模型-云计算”共生增长的产业格局。在全球主要国家对于前沿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鲜明特色背景下,两岸应依托同源的中文语料库和知识图谱构建优势,大陆发挥14亿人口市场孕育的超级应用场景和算力基建优势,与台湾半导体产业链形成互补性技术联盟,在人工智能国际治理体系构建中携手面对潜在风险,管控分歧,共同应对国际人工智能治理的挑战与风险,形成具有中华文明特色的智能治理范式。

谈及两岸青年融合发展,蔡睿特别强调了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他表示,青年始终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生力军。面对当前两岸关系的复杂形势,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应主动承担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文化等融合纽带作用,尤其要重视学生、青年人才等交流交往,实现深度融合的“破圈”“破冰”。例如今年大陆春节档电影《哪咤之魔童闹海》口碑票房双高,引起台湾青年热议和共鸣。这种文化共鸣不仅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生动体现,更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精神相通的重要纽带,为两岸青年的融合交流提供了新的契机。蔡睿认为,应该在两岸人民,尤其是两岸青年中展示中华文明的时代性,进一步夯实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把中华传统文化与两岸现代元素有机融合起来,让高校青年用各自的自媒体向两岸人民更好地讲述对岸的真实故事,促进两岸人民的深度融合。

在展望2025年两岸关系时,蔡睿提出三点愿景:一是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持续深化两岸融合发展,通过扩大民众特别是青年群体的交流互动,筑牢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民意基础;二是创新交流合作机制,推动建立两岸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让两岸青年在合作参与新质生产力建设和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三是厚植中华文明认同沃土,特别希望两岸青年发挥融合生力军作用,以青春为桥构筑心灵契合,以创新为楫破浪前行,以文化为脉赓续中华文明,携手绘就民族复兴最大同心圆。

     蔡睿,1976年10月出生于江苏镇江,台湾台中人。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科技厅厅长、台盟辽宁省委会主委。1999年,于南京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2005年,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6年,赴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化学与环境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技处处长;2017年,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2023年1月,任辽宁省科技厅厅长。

以下是专访全文:

两岸科技故事有续章 青年是主角

在2024年全国两会“委员通道”上,作为台籍全国政协委员代表,蔡睿分享了在陆工作的台湾科技人才安居乐业的有关情况。这些真实的故事以“幸福指数”为棱镜,折射出两岸融合发展的时代光谱。这一年,在科技自立自强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坐标下,“两岸一家亲”又增添了很多新的故事。

“这些新故事的主角是青年。”据蔡睿介绍,去年,在台盟辽宁省委会承办的、台盟中央主办的第十一届大江论坛主论坛系列活动及两岸融合发展交流营辽宁分营活动中,30余名台湾青年学子通过沈飞制造车间、辽宁实验室、恒力石化产业园等多个观测点,亲历了中国式现代化和新质生产力的实际成果,也近距离感受到了辽宁振兴发展的蓬勃脉动。值得关注的是,蔡睿曾在2024年全国两会“委员通道”上重点介绍的在陆工作台湾优秀青年已形成示范矩阵——南宁师范大学教授梁州辅,河马儿科创始人柯东月、徐启翔受邀参加大江论坛并做专题分享。

青年们对科技的热情与好奇令蔡睿记忆犹新。分享起活动现场的种种细节,他如数家珍:在诞生中国第一台自研CT机的东软医疗沈阳总部,两岸青年围着自主创新的现代化医疗设备生产线驻足交流;在辽宁材料实验室,大家共同感受新时期大陆前沿领域尖端科研的组织模式、创新平台、人才政策,并开展了《数聚未来 智联两岸——青年论坛之“雷励锋行”》分论坛研讨和线上节目录制,就“当前‘数字经济’对中国大陆和世界影响”“两岸该如何抓住‘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与合作”进行分享发言和交流互动,引发热烈反响;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两岸青年参观了基于可调极紫外相干光源的综合实验研究装置,新质生产力面向世界前沿的“密码”就此具体化;在恒力(大连长兴岛)产业园,两岸青年见证了企业如何打造实现“从一滴油到一匹布,从一块煤到一根丝”的完整产业链条;在“融合发展青年说”交流会上,两岸青年围绕科技与文化如何促进两岸融合,台胞在大陆的生活、学习与就业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蔡睿告诉记者,科技主题的系列活动给台湾青年带来很多感触,他们找到了认识瞭解真实、立体、全方位大陆的崭新视角,同时也惊叹于大陆科技发展的速度之快、对大陆科技发展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表示“应当迈开脚步、打开视野、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蔡睿表示,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两岸青年互学互鉴,积极营造两岸青年成长、成才、成功的优质环境,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与机遇。希望两岸青年深入交流、碰撞思想火花,在互学共进中凝聚共识,携手为深化两岸交流融合、推进民族复兴伟业注入更多青春智慧与创新力量。

AI正酝酿新的社会变革 两岸当在科技领域更加紧密合作

在科技创新浪潮中,大陆正在以新型举国体制突破“卡脖子”技术壁垒,构建起全链条创新生态;台湾则持续巩固其在高科技领域的优势。面对人工智能催生的新形势,两岸应该如何更好地开展科技领域的融合发展?蔡睿指出,当前,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酝酿一场新的社会变革,重塑着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方式,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全新的范式。台湾一直在半导体芯片领域有着自己独有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而大陆近年来一直在中美博弈中迎难而上,不断突破美国对我国高科技领域的打压和“卡脖子”技术封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科研体制优势突破核心技术攻关,并不断寻求适应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模式。

“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DeepSeek引爆了人工智能大模型行业,DeepSeek的技术路线将持续降低AI模型的成本,AI应用门槛有望降低,加速大模型在各行各业落地应用,从而推动总体算力资源消耗量增长,云服务厂商规模效应进一步增强,最终吸引更多企业上云。”蔡睿指出,在此链条中,大陆云服务厂商将成为放大降本效应的推动者,最终形成“AI模型-云计算”共生增长的产业格局。在全球主要国家对于前沿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鲜明特色背景下,两岸应依托同源的中文语料库和知识图谱构建优势,大陆发挥14亿人口市场孕育的超级应用场景和算力基建优势,与台湾半导体产业链形成互补性技术联盟,在人工智能国际治理体系构建中携手面对潜在风险,管控分歧,共同应对国际人工智能治理的挑战与风险,形成具有中华文明特色的智能治理范式。

蔡睿认为,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知识生产和创新突破的核心载体,在全球创新链重构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形势下,大陆充分重视和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大力推进人才引进和培养,已经形成覆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开发的梯度人才体系和创新人才高地。他指出,加强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应建立常态化的跨海峡学术交流机制,推动开展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项目合作,通过两岸高校之间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交流,推动产业发展之间的深度合作,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此外,蔡睿还提出,可以选择两岸产业合作热门领域如半导体材料设计、智能医疗等设置面向两岸青年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让两岸青年学子能在科技竞赛活动中增进瞭解,深入交流,创造更多共同科研协作创新的机会,携手在科技创新舞台上共创科研佳绩。

汇聚两岸青年蓬勃力量 青春执笔同绘发展同心圆


过去一年,两岸青年交流呈现春潮涌动之势,多层次、宽领域的品牌化互动格局逐渐成型。谈及两岸青年交流的重要性,蔡睿表示,青年是当前两岸交流最活跃的群体,青年群体正在以“破冰者”姿态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的先锋力量。过去一年两岸青年交流有三大亮点:一是,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先生率台湾大学生来大陆交流参访,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师生开展热情而深度的对话互动;二是,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院士率大陆高校师生访问团跨越海峡回访,在台掀起“青春旋风”;三是,海峡两岸青年冰雪节、校际联盟棒球赛、短视频大赛等系列品牌活动累计吸引两岸青年逾万人次参加,成功构建起文化互鉴、创意交融的多维度融合和对话平台。

蔡睿特别指出两岸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促进两岸青年融合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表示,高校和科研院所不仅是知识创新与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更是两岸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民进党当局推行“文化稀释”政策、构筑意识形态壁垒的背景下,两岸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文化软实力和科技创新战略高地,要重视高校和科研院所间的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流交往,实现深度融合的“破圈”。

蔡睿提到,今年大陆春节档电影《哪咤之魔童闹海》口碑票房双高,引起台湾青年热议和共鸣。这种文化共鸣不仅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生动体现,更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精神相通的重要纽带,为两岸青年的融合交流提供了新的契机。

  蔡睿认为,应该在两岸同胞,尤其是两岸青年中展示中华文明的时代性,进一步夯实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两岸现代元素有机融合起来,让高校青年用各自的自媒体向两岸人民更好地讲述对岸的真实故事,促进两岸人民的深度融合。

聚焦两岸交流 做台胞急难愁盼的“及时雨”


在2024年的履职实践中,蔡睿带领台盟辽宁省委会聚焦促进两岸交流、深耕两岸融合沃土,以多个维度书写“两岸一家亲”的生动注脚。在专访中,蔡睿向记者分享了几个动人的故事。

一是台胞参与乡村振兴的“连心桥”故事。蔡睿说,在台盟辽宁省委会对口联系的阜新蒙古族民族自治县帮扶活动中,我们带领台商深入乡村。台商不仅带来台湾嘉宝果市场分析及推广专题讲座,更捐赠嘉宝果树苗用于培育示范,与当地农户共同尝试培育适合当地气候的改良品种。这些台湾果苗就像“连心桥”,既结出致富果,更种下融合根。“台湾同胞展现出了参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热情,以及投身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的担当。”

二是服务台胞急难愁盼的“及时雨”故事。蔡睿说,2024年初春,一则台湾学生反映“沈阳部分景区不能使用台胞通行证或台湾居民居住证进行网络预约”的消息牵动了我们的心。台盟辽宁省委会立即启动反馈机制,第一时间形成专题报告直通文旅部门。短短月余,辽宁省博物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多家重点场馆和景区迅速完成预约系统升级,实现港澳台证件、外籍护照等全渠道畅通,这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服务理念的革新,“说走就走”的便利体验赢得了广泛好评。

三是抗战记忆的“精神密码”传承故事。蔡睿介绍,2024年,在纪念抗战胜利79周年之际,台盟辽宁省委会邀请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理事长、雾峰林家后人林铭聪带队一行12人赴辽宁开展抗战历史文化交流活动。在此期间,两岸抗日志士后代丘逢甲家族、姜绍祖家族、蔡伯毅家族、雾峰林家家族和冯庸后人举行座谈会,共同的历史记忆回响在现场每个人的心里,使大家久久不能平静。蔡睿说,通过参访和座谈交流,两岸老中青三代台湾亲人共叙“爱国爱乡”的精神传承,让抗战记忆焕发时代新声。

谈新一年期待 盼祖国统一进程扎实前行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在会谈中,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四个“坚定”: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坚定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此,蔡睿在受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着眼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绵长福祉,围绕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共创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美好未来作出系列重要论述,为台海和平稳定指明了方向。蔡睿说,我们将充分发挥台盟特色优势,深化两岸交流交往,通过发挥台盟对台联络交流活动品牌效应,让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青年实地感受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见证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此外,我们还将同步助推惠台政策落实落细,构建“创业孵化+就业扶持”全链条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台湾青年在大陆实习就业、融入大陆社会的多元路径,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凝聚最大共识。

展望2025年两岸关系,蔡睿援引习近平总书记2025年新年贺词,其中强调,“两岸同胞一家亲,谁也无法割断我们的血脉亲情,谁也不能阻挡祖国统一的历史大势”。他提出三点愿景:一是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持续深化两岸融合发展,通过扩大民众特别是青年群体的交流互动,筑牢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民意基础;二是创新交流合作机制,推动建立两岸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让两岸青年在合作参与新质生产力建设和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三是厚植中华文明认同沃土,特别希望两岸青年发挥融合生力军作用,以青春为桥构筑心灵契合,以创新为楫破浪前行,以文化为脉赓续中华文明,携手绘就民族复兴最大同心圆。(来源:中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