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10月25日,两岸同胞将共同庆贺、共同纪念。
台盟中央微信公众号推出专栏,陆续选登各地盟员与盟务工作者的相关纪念文章,以台盟红色故事铭记烽火岁月,以台胞爱国情怀共铸民族精神。
一位台湾青年的无悔人生路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我想讲述的不仅是一段民族记忆,更是我的奶奶——杨美华,一位从台湾走出的抗日志士,用生命写就的爱国故事。
杨美华,1924年出生于台湾高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那是一个台湾同胞被蔑称为“二等国民”的黑暗年代。奶奶生前常说,她小学毕业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官立女子中学,却仅仅因为是台湾人,被剥夺了担任级长的资格。这种刻骨铭心的屈辱,让她自小懂得了什么是“殖民地的悲哀”。
1941年,十七岁的奶奶远赴日本留学。在东京,她第一次读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也阅读了郭沫若先生的《北伐途次》。更让她思想发生转变的,是日本进步教授矢内原忠雄所著的《帝国主义下的台湾》。这本书彻底揭开了日本殖民统治的本质,点燃了她心中反抗的火种。她秘密加入了留日学生组织的读书会,和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一起追问:“台湾人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最终他们得出坚定的结论:只有祖国强大,台湾同胞才能真正挺直脊梁!
1945年2月,距离毕业仅剩半年时间,奶奶毅然放弃学业,在一个深夜冒着生命危险登上渔船,途经韩国釜山,在海上漂泊整整一个多月,终于抵达青岛,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那一年,她还不满21岁。
抵达根据地后,奶奶很快联系上地下党组织,被安排在根据地从事医疗救护工作。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奶奶说,那一天整个根据地都沸腾了,素不相识的人们相拥而泣,她的嗓子都喊哑了。而最让她热泪盈眶的是两个多月后——10月25日,台湾光复典礼在台北公会堂隆重举行,被日本殖民统治整整五十年的宝岛台湾,终于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成果。
因为精通日语,奶奶后被调至敌工科工作。奶奶始终记得:在山东潍坊火车站,她站在月台上,用日语向滞留的日本侨民宣读《波茨坦公告》。当她念到“台湾及澎湖列岛归还中国”时,几名被日军强征的台湾籍士兵突然跪地痛哭,高喊:“我们终于不再是二等国民了!”那一刻,奶奶更加坚信自己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
新中国成立后,奶奶先后在总参情报部门和国家安全部门工作,并曾以台湾省代表团副团长的身份参加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在康克清、邓颖超等同志领导下开展工作。她长期奋斗在对台工作一线,即便离休之后,仍时刻关心祖国统一大业。奶奶多次获颁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奖章。2011年,国家安全部授予她“国家安全荣誉证书”,证书上写道:“杨美华同志长期艰苦奋斗于隐蔽战线,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甘当无名英雄,为国家安全工作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贡献。”我想,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正是祖国对这位台湾女儿最深情的褒奖。
八十年后的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爱国主义是跨越时空的精神纽带。从奶奶那代人的“誓死不做亡国奴”,到如今“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青春誓言,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传承。正如奶奶所说:“我们这一代人的流血牺牲,是为了让中国真正强大,让后代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第二,民族团结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保证。抗战时期,台湾义勇队、台湾少年团英勇奔赴大陆各地战场,与大陆同胞并肩作战,用鲜血印证了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时至今日,依然有一些人不顾历史、不顾两岸同胞的心愿宣扬“台独”谬论,我们要坚决反对。
第三,和平发展是对历史最好的致敬。从战后疮痍、百废待兴,到今天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被殖民压迫的“二等国民”,到自信从容的中国人——这段沧桑巨变告诉我们:发展才是硬道理,自强才能赢得尊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之路是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
奶奶的一生,是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真实写照。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当天的一幕幕让两岸同胞都为之泪目。作为抗战志士的后代、作为台盟盟员,我会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跟党走。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郭晓静 (台盟北京市委会盟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