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料中心 > 重要言论 > 林文漪
林文漪:集聚集体智慧展未来
台盟网     日期: 2005-12-16      【字号      

  “尽管不是第一次面对这么多记者,还是有些紧张。不像是面对我的学生”。
 
  “您就把我们当成您的学生吧”。

  “那可不行。隔行如隔山”。

  严寒的北京,在京西宾馆一间会议室里,传来阵阵笑语,暖意融融。刚刚当选的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被北京数家媒体记者“团团包围”。

  “实实在在做事”

  轻松友好的开场白之后,林文漪面对媒体流露真情:“大家选举我担任台盟中央委员会主席,我的心情很不平静。我深深感谢全体中央委员给予我的信任与支持,更加感谢各位老领导,特别是张克辉主席对我的指导和帮助”。
 
  现任全国人大常委、副秘书长的林文漪,自1997年担任台盟中央副主席、常务副主席以来,始终铭记广大盟员台胞的嘱托,一直努力学习,尽其所能完成自己分管的工作。“8年来,我自知离工作需要、盟员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在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张克辉主席带领全盟取得卓越成绩之后,接过这副重担,我实在感到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但我一定严于律己、殚精竭虑,向前辈领导学习,集聚集体的智慧,为台盟的事业做实实在在的工作,不辜负老一辈领导的嘱托,不辜负全体中央委员的信任,不辜负广大盟员台胞的期望。”

  “台盟是具有崇高使命的参政党。自成立之日起,为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留下了光辉的轨迹。”曾任台盟北京市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委、市第七、八届委员会主委的林文漪,是1990年加入台盟的,对台盟有着深厚的感情:“58年来,台盟的领导集体曾历经多次新老交替,但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亲密共事的历史选择从来没有动摇过。我要和大家一起继承和发扬前辈的光荣传统,将台盟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学然后知不足”

  1944年,林文漪生于北方海滨城市青岛。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1981年4月,她获得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教研室副主任、工程力学系副主任。1985年,她作为英国利物浦大学与清华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在利物浦从事研究工作,1988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自1994年起,林文漪的人生转入了紧迫繁重的政务工作———先后担任北京市高教局副局长、市教委副主任、市长助理、北京市副市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学然后知不足”是林文漪人生的座右铭。“无论是在清华大学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还是在北京市政府、市人大任职,都使我深感自身知识的匮乏,让我明白个人力量的微薄。”由此,她以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漫长的学术生涯和从政期间,留下了坚实的脚印:在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期间,她主攻工程热物理专业,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百余篇。曾获得国家教委、水利电力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在任台盟中央和台盟北京市委主要负责人多年时间里,她在盟员和台胞中有着广泛的基础和代表性。

  “中国心和故乡情”

  在台盟七届四中全会上,还邀请了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我国“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规划概貌。林文漪将此看成是今后台盟中央参政议政工作的一个重点方向,她认为对台经济合作是台盟最具特色的重点工作:“我们应该根据新的形势,继续推动两岸经济的紧密合作,在维护台商合法权益、推动两岸农业合作等方面向中共中央提出更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来。”

  台盟中央近年来曾为推动两岸农业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林文漪表示在新的时期:“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以更宽的视野,引导和推动两岸经济和科技以及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为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是林文漪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念。林文漪祖籍是台湾台南人,1996年,她曾以清华大学教授的身份率团赴台,进行学术交流和访亲问友。履薪之际,在她身上“中国心和故乡情”交织融汇:“台盟是由台籍人士组成的参政党,台湾是我们大家共同热爱的故乡,我愿和大家一道,为两岸同胞早日团聚,为故乡早日回到祖国怀抱,付出毕生的精力”。 
 
    本报记者李小霞